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马院全体教师集体网上收看《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

来源:系统管理员      发表日期:2020-04-10 10:06     阅读次数:

3月9日下午,为将高校思政课教学优势转化为防疫斗争的强大力量,教育部社会科学司、人民网将联合举办“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马克思学院全体教师通过人民网教育频道、人民网人民智云客户端等同步收看了此次直播。

这次直播课,特别邀请清华大学艾四林、中国人民大学秦宣、北京师范大学王炳林、中央财经大学冯秀军四位教授,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四门必修课教学内容,解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分析中国抗疫彰显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讲述防疫战疫一线的感人故事,发挥高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用。

艾四林教授主讲题目为《在抗击疫情斗争中深化理论认识》,他首先指出这次抗击疫情斗争的深刻内涵,是一堂现实的、生动的、深刻的和难忘的时政课。从三个方面解答了很多人的疑问,一是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最大的人权,最紧迫的人权;二是提倡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三是构建战疫命运共同体。艾教授立足中国抗击疫情的具体实践,引导学生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认识、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认识。

秦宣教授的主讲题目是《疫情大考告诉我们什么》结合概论课教学内容,从下面四个方面谈了自己的想法:1、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考验,是对中国伟大复兴事业的重大考验。抗击疫情是全国人民的一场保卫战、阻击战、歼灭战、全民战;2、疫情防控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是最高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和政府建立起来的防控疫情体系已经发挥重要作用;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完全可以转换为治理效能的;4、面向未来,必须具有风险意识,必须通过改革完善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提高风险化解能力。所以我们一定要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辜负伟大的时代。

王炳林教授讲授题目为《总结历史经验增强必胜信心》,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内容,从中国历史上的磨难和防疫斗争的情况和中华民族从磨难中奋起的启示两个方面展开讲解。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史上,人类对瘟疫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我们要全面辩证长远地看待问题,具有底线思维,要打有准备之杖。要尊重自然,尊重规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人民为中心,关心群众,依靠群众,万众一心打赢这场抗疫战争。

冯秀军教授声情并茂的讲解了《战“疫”里的最美青春——谈中国青年的责任与担当》的课程。她从什么是青春谈起,青春与蝶变,引用了“一样的战争,两张相似地照片,三代人的接力”故事,谈到了90后、00后的青年们在这次抗疫斗争中挺身而出感人事迹。刷新了我们对90后、00后一代身上不好标签的认识。青年人们在责任担当中实现了破茧成蝶。并强调了爱国是最大的责任担当。她用了红军长征中《为一个孩子让一个团打仗》和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送吾儿赴武汉战“疫”》的感人故事,说明了爱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码,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靠着责任接力,使命传承。青年正是爱国担当的生力军。她展示有为青年的组图:救亡图存的青年一代,建设国家的青年一代,强国富民的青年一代。经历了这次大考,应该汲取如下的经验:战“疫”大考中认识中国,能生在这样的国家是何其荣幸;大写的青春中要胸有大志,心有大我,肩有大任,行有大德。在奋斗担当中谱写自己的青春。

观看完同一堂课后,马院全体教师,倍感心潮澎湃,受益匪浅。大家表示课后继续反复学习,深刻领会课程内容,撰写观后感。并积极表示,作为思政教师,要坚定信心,不忘使命,展示责任担当,给青年学生讲好一堂堂有深度的抗疫思政课,积极为抗疫工作贡献一份力量。

上一条:开足“马”力 共同战疫 ——马院师生观看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课座谈会 下一条:马院组织教师居家观看《复工复产消防安全网络培训直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