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砥砺奋进这五年—凝心聚力 铸魂育人 谱写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表日期:2024-03-22 09:47     阅读次数: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五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行政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所指明的思政课建设方向奋勇争先、砥砺前行,坚持以党建引领、课堂教学、阵地建设、教师队伍和实践服务“五维一体”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充分发挥“主引擎”“主渠道”“主平台”“主力军”“主战场”作用,不断推动实现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获批四川省特色马克思主义学院、全国交通职业院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首批四川省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基地等。

(一)发挥党总支“主引擎”作用,加强党建引领聚力

一是把准政治方向。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不断提高教职工政治站位和理论素养,坚定正确政治方向。

二是发挥政治引领。充分发挥“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和“双带头人”工作室引领作用,切实发挥好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被评为学院先进基层党组织,“三马铸魂”获评学院优秀党建工作品牌、“五联系双贯通”工作法入选学院优秀支部工作法。

三是增强凝聚合力。加强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积极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与中建八局、帮扶村党支部等开展党建结对共建等,不断凝聚团队力量,开拓基层党组织工作新局面。

(二)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

一是构建思政课“必修课+选修课”课程体系。开设了《思想道德与法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本科)等6门必修课和“四史”教育、《大国交通》等选择性必修课,其中,《思想道德与法治》入选2019年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入选2020年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3门课程入选2023年四川省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示范课公示名单。

二是推动思政课教学信息化改革。依托超星学习通、智慧职教、中国大学mooc等平台和资源,全校专科学生思政必修课全部建成在线开放课程,实现全过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线教学评价和线上考试。

三是将“两路”精神融入思政课。在《形势与政策》课中设置“两路”精神实践专题;选编交通运输行业先进事迹200多个形成案例集,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通过第二课堂将“两路”精神融入思政实践课,强化学生对行业精神认知,坚定筑路报国的理想信念。相关经验入选教育厅“对标争先”专刊,发表于中国教育报,被教育部官网、光明网等媒体转载。

四是以“大思政课”理念引领课程思政改革。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大思政课”建设理念,主动参与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并承担全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工作。思政课教师积极加入到校级、省级示范课程、示范专业、示范教学团队建设中,全校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20余项,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被认定为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

(三)发挥阵地建设“主平台”作用,丰富思政教育资源

一是打造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中心。坚持党对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年建成全院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中心。作为思政教育重要阵地,中心包括党建思政教学体验室、党建书屋和思政课教师之家三个功能区。其中,党建思政教学体验室配备了智慧黑板、教学一体机、思政VR沉浸式体验平台、VR教学一体头盔等硬件设备和30余套党建思政类电子教学资源;党建书屋陈列了党建思政类图书、期刊3000余册。中心定期组织师生开展思政教育教学研讨会、集体备课、读书分享会、VR体验活动等,丰富了思政教育内容和形式。

二是建成川藏公路博物馆实践基地。2021年,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庆祝建党百年之际,由省交通运输厅主导,联合四川路桥集团在校内建成展陈面积1496平方米的川藏公路博物馆,馆长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兼任。开馆至今,川藏公路博物馆接待来自全国各地参观5.8万余人次,线上参观超200万人次,成为弘扬“两路”精神、赓续红色基因的精神家园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科学普及教育的重要阵地,获批科技部、交通运输部国家交通运输科普基地、省职工思想教育基地、省青少年教育基地,省直机关党校、蜀道集团党校、重庆交大、成都七中现场教学点等,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依托川藏公路博物馆,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实施“五个一”工程,组织学生进一次川藏公路博物馆、写一篇参观心得、讲一个交通楷模故事、开一场“两路”精神主题班会、参加一次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成为“两路”精神的学习者、传播者、践行者。

同时,按照川藏公路博物馆1个主馆,国道317、318沿线阿坝州雀儿山、甘孜州新都桥等6个分馆和现存30多处川藏公路相关遗址遗迹的统筹建设思路,积极打造“1+6+N”具有四川交通特色的红色教育资源集群,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为思政教育教学提供丰富的教育平台和资源。相关经验和做法形成典型案例,荣获省职业院校德育工作典型案例、省文物局博物馆优秀案例等,并被中国交通报宣传推广。

(四)发挥思政课教师“主力军”作用,提升队伍综合能力

一是牢固树立良好师德师风。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大力弘扬高尚师德师风,定期开展警示教育,完善监督机制,将师德师风纳入考核办法,严格执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

二是集体备课夯实教学基本功。实施集体备课制度,规范集体备课内容,形成备目标、备资源、备课件、备学生、备教法、备板书、备课后作业、备考核评价的“八备”要求。总结了教研室“分专题人人主备,跨课程集体研讨”的备课经验和《形势与政策》课“团队主备——代表主说——集体研讨——完善教案——课堂实施——教学反思”的集体备课全流程,不断夯实思政课教师教学基本功。相关经验被学习强国平台宣传推广。

三是名师工作室引领教师队伍成长。2021年积极申报、2022年成功获批四川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徐文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引领作用,建立“传帮带”机制,落实新进思政课教师导师和成长计划;制定思政课教师企业实践方案,选派教师到蜀道集团党校脱产锻炼;积极组织参加国培省培、周末理论大讲堂等培训,开展“喜迎二十大,重走长征路”等实践研修,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师能力素质。

四是不断强化教科研建设和教学能力提升。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不断加强教学科研工作,积极申报并开展课题研究,相关成果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四川省高职中心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1项;2022年起学院单设院级思政教育教学专项课题,两年间共支持立项院级思政课题20项、结题8项。教学比赛方面,2021年至2022年荣获四川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精彩一课”比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等,取得了历史性突破。相关课堂教学改革经验被“四川发布”平台宣传推广。

(五)发挥实践服务“主战场”作用,强化一线体验锻炼

一是强化思政课实践教学。整体设计思政课实践教学,将思政课实践教学整合为1门课程,每年结合教学要求、社会发展、学生特点等确定实践主题,与专业系部共同组织实施。同时,建立赵一曼纪念馆、建川博物馆、三苏祠博物馆、川陕革命根据地等13个校外实践基地和1个川藏公路博物馆校内实践基地,定期开展现场体验教学。

二是强化思政育人实践。2021年起实施思政课教师“五联系”工程,每位思政课教师联系1个专业、1个班级、1个寝室、1个社团、1名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参与课程思政、班级建设、学生活动等,在育人实践中不断提升思政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2021年至2023年思政课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活动和比赛,荣获全国“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二等奖、全省“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一等奖、二等奖,全国交通科普讲解大赛一等奖、省科普讲解大赛二等奖、三等奖,全省“学宪法、讲宪法”比赛三等奖、全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红色赛道铜奖、全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生作品大赛红色专项二等奖等奖项。

三是强化理论宣讲与社会服务。依托川藏公路博物馆红色资源,开展“两路”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等主题理论宣讲和培训,思政课教师荣获全省“理响巴蜀”理论宣讲比赛高校选拔赛二等奖。2021年至2023年为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党务干部培训班、绵阳市交通运输局、四川路桥、定点帮扶村等开展宣讲和培训118场,覆盖人群5794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思政课建设没有“休止符”、只有“进行时”。在过去的五年中,在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行政的关心支持下,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后,我们将坚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所指明的思政课建设方向,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毅力、更多的投入,踔厉奋发,持续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彰显好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作用。

下一条: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参加京津冀沪+交通职业教育集团联盟思想政治工作委员会2024年年会暨“大思政课”建设研讨会

关闭